生猪:写在需求旺季来临前

侯晓瑞   2023-11-22 本文章94阅读
2022年以来,能繁母猪存栏波动幅度明显缩窄,进而导致猪价波动率下降,2022年的价格还有情绪面的推动,今年以来,情绪扰动现象明显减少,叠加产能变化幅度较小,猪价波动区间缩窄。


具体来看,年内猪价表现最为亮眼的莫过于7月现货跌至13元/kg后快速拉涨至18元/kg一线,在上半年看涨预期不断落空影响下,5-6月育肥猪产能加速去化,出栏体重不断下滑,最终现货在7月触底回升,但由于供应端并未出现连续缺口,现货涨至高位后逐步回落。另一波现货超预期表现发生在10月,具体表现为双节后现货加速下跌,尤其部分地区季节性疫情高发导致区域性出栏增多,如河南、山东、河北等地区价格表现明显弱于其他地区(近期有所好转),叠加节日后需求阶段性下滑,现货跌至14元/kg附近。

纵观年内价格变化,生猪供应端变化是猪价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,需求起到“推波助澜”的作用,从现在到春节前在供需双旺的格局下,猪价将会如何表现?下面我们从供需端进行分析。

图片
图片

1. 供需端变数一:肥标价差走扩

由于冬季消费偏爱大肥,散户是提供大肥的主力军,规模场提供标猪为主。本轮季节性疫病增多更多的影响到散户出栏,但情绪端也有分化,具体表现为中招者先出,未中招者压栏等待旺季预期兑现,整体大肥供应量同比应低于前两年,而规模场本轮受损程度有限,春节前标猪供应预计相对宽松。多因素影响下标肥价差有继续走扩可能。

纵观往年标肥价差的走势可以发现:每轮价差的走扩均会伴随着现货价格和体重的增长,只是上涨的时间与空间不同,如2021年的10-11月,2个月时间出栏体重增长3kg,2022年的8-10月,3个月的时间体重增长6kg;在肥标价差见顶并逐步回落时,会出现体重及价格的下滑,如2021年12月-2022年3月,季节性+去产能共降重7kg左右,2022年12月-2023年春节后,季节性降重约5kg。

当前生猪出栏体重较夏季体重低点已经增长4kg左右(4个月),增重速度整体是偏慢的,也符合今年压栏二育情绪谨慎的判断,肥标价差由前期的-0.4/kg涨至当前1.2元/kg左右。当前终端反应需求已经陆续转好,肥猪表现强于标猪,结合我们对散户肥猪供应不足的预期,肥标价差走扩有望带动出栏体重继续增长,而这种行为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现货价格形成正反馈,进而导致某阶段出现量、价、体重同增的局面,我们预计在12月中旬-1月达到顶峰,后续可能迎来季节性降重及需求回落带来的现货季节性下跌行情。

图片
图片

需要关注的问题:
① 规模场出栏量超预期;
② 冻品库存高带来的猪肉供应压力,及整体蛋白市场供应过剩带来的压力;
③ 季节性疫病表现超预期。

2. 供需端变数二:需求旺季表现进入兑现期

目前需求已经走出10月的淡季低点,处于不断好转过程中,肥猪价格表现强于标猪,但对行情拉动作用有限,一是部分地区疫情确实还有影响,二是需求还未到大幅好转的时间,主要原因为今年过年时间偏晚,且气温偏高,年底腌腊及春节备货需求启动时间较晚。

图片

3. 总结

猪价10月下旬触底后回升速度及幅度不及预期,期货2401合约开始向下收复基差,且10月现货端的异动并未起到明显去产能的作用,周期反转逻辑暂不成立,远期合约亦出现冲高回落行情。后续盘面走势取决于春节前现货走势。

从年内现货表现来看,生猪市场并未体现出绝对的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,且情绪端对行情影响也大大弱化,现货回归到自身供需推动的波动中。具体来看,十一过后1个月左右的时间为猪价的淡季,今年叠加季节性疫情超预期表现,导致淡季表现更淡,目前需求已经走出下半年淡季,季节性疫病表现常态化,无不可控现象出现,肥标价差若持续上升,或加速推动猪价反弹。若现货反弹幅度不及预期,2401合约通过收复基差向下的空间相对有限,若超预期,则有期现共振上行的可能。长期来看,母猪产能去化速度偏慢,行业成本有持续下行空间,2024年猪价暂未看到有超预期表现的可能。
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汇艾资产公司无关。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微信删除。


一键咨询